徐衛國:走向建筑工業的“智能建造”
當前建筑工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從設計到施工各環節之間銜接不當而造成浪費;施工工地的環境污染;由于誤差或施工質量問題造成能源的浪費;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導致人工勞動密集型的建筑構件加工及施工成本越來越高。【詳細】
2019-06-12
丁烈云院士:智能建造推動建筑產業變革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重要引擎。但是,當前建筑業的發展水平,還無法滿足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戰略需求。新一輪科技革命,為產業變革與升級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全球主要工業化國家均因地制宜地制【詳細】
2019-06-12
生態旅游景觀設計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合理設計
在做生態旅游景觀設計時,需要景觀設計師有創新思維,不能用普通景觀設計的思路,去做生態旅游景觀設計,這是因為生態旅游景觀設計需要更結合實際,需要對原有的自然景觀做大量的研究和合理設計,才能達到景觀設計的目的,具【詳細】
2019-06-06
“短命天橋”戳中城市規劃短板
近日有市民向羊城晚報記者反映,廣州BRT棠下村站人行天橋被圍蔽,部分護欄正在被拆除,但這座天橋2017年6月才啟用,至今使用還不到兩年時間。(6月4日《羊城晚報》)【詳細】
2019-06-06
草原生態修復如何靠科技發力?
我國有60億畝草原,占國土面積的41.7%,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食物安全和弘揚中華草原文明中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長期以來,由于對草原生產功能的利用和依賴過大,90%的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態治理工作任重道遠【詳細】
2019-06-04
葉明:建筑業轉型發展需要產業思維
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期,建筑業也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深化建筑業重點環節改革為核心,以推動建筑業企業發展為目標,深入推進建筑業【詳細】
2019-06-03
當代濱水景觀——景觀與生態共生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濱水,通常指與海、湖、江、河等水域瀕臨的陸地邊緣地帶。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是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對于城市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
2019-05-30
北京新機場為代表 新建造挺起中國發展脊梁
近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次真機試飛成功,引發全世界對這個新建機場的關注。航站樓屋頂使用8000多塊玻璃,且沒有兩塊玻璃是一樣的;采用國內首創的層間隔震技術,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隔震建筑;航站樓采取雙進雙出模式,讓乘【詳細】
2019-05-30
北京世園會給世界帶來了什么
北京世園會開園已整整一個月,但熱度卻絲毫不減,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游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共享這一時隔20載再次來到中國的國際最高級別園藝盛會。北京世園會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它給世界帶來了什么?【詳細】
2019-05-30
嚴金明:規劃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與此同時,鄉村衰落的現象也客觀存在,例如經濟不振、貧困集聚、生態環境污染、資源利用低效等。改變城鄉發展策略、激活鄉村發展動力,成為當務之急。【詳細】
2019-05-29